丰光精密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上银导轨高组装HG系列_开云下载安全软件_开云下载安全版
欢迎来到~开云下载安全软件_开云下载安全版
开云下载安全

上银导轨高组装HG系列

丰光精密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开云下载安全    发布时间:2023-12-25 18:36:57

    公司是一家以精密机械加工、压铸制造为核心的精密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机械

产品介绍/参数

  公司是一家以精密机械加工、压铸制造为核心的精密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机械加工件和压铸件等金属零部件,以及为客户提供部分精密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服务。

  公司产品品种类型丰富,最重要的包含精密直线导轨滑块、高速列车减震器主件、伺服电机主轴、汽车安全带装置转轴、汽车发动机涨紧支臂、高速列车高压连接器、自动化工厂柔性生产线配件、真空泵主轴、高端家电电路板核心散热部件、产业机器人精密配件、精密工业工具零件等,产品主要面向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等下业领域。

  公司立足于精密制造业,始终以“中国制造”为己任,成立20余年来,始终专注于精密机械、压铸制造的生产和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精密机械加工和研发经验,在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先进性和操控经验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有效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62项,荣获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青岛市制造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胶州科学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有着先进的生产加工设施和检测设备,为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检验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公司逐步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加强生产计划、生产工序、加工方法、机器设备、加工标准等方面的精细化设计和管理,在成本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均发挥着非消极作用。依托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和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认证等管理体系和各项严格的品质管控制度的科学管理,公司形成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奠定了公司品质口碑。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真实需求出发,充分运用自身成熟的生产的基本工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严谨的品质管控等诸多优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优质的服务。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卓越的服务水平,公司获得了世界知名品牌制造商的认可,并与之形成了稳定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最长合作时间已长达20多年。现客户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均为国内外有名的公司,如:蒂业技凯(THK)、安川电机(YASKAWA)、埃地沃兹(Edwards)、山洋电机(SANYO)、盖茨集团(Gates)、中国中车(601766)、阿尔斯通(ALSTOM)、费斯托(Festo)、依诺信(item)、毕勤(BITRON)、均胜电子(600699)(Joyson)、日本电产(Nidec)、岱高(DAYCO)以及阿特拉斯(Atas)等公司。

  公司具有成熟稳定的业务模式和产、供、销的完整体系,采用直销模式销售产品,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精密机械零部件和压铸件,或为其提供相关的加工服务获得收入。公司收入、利润来源相对稳定。

  报告期内,在经济下行等宏观环境影响下,公司业绩受一定的影响,公司积极应对,始终将产品质量和客户的真实需求放在首位,在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领导下,公司全体员工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紧紧围绕2022年度的经营计划指标,及时作出调整市场拓展方向,坚持贯彻执行精细化管理的运营战略,大力推动核心制造工艺优化,逐步的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能力,提升客户的真实需求满意度。2022年度实现经营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65.68万元,同比下降4.41%;盈利7,241.32万元,同比增长34.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18.44万元,同比增长4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91.54万元,同比下降38.23%。

  (1)报告期内,由于受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市场需求减弱,客户的真实需求下降,导致公司毛利率相比来说较高的半导体行业产品订单较上年同期减少,公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

  (2)依据公司发展增加人员需求,为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加企业竞争力,公司提高了员工的薪酬福利。

  (1)为促进胶州快速融青,引领胶州快速地发展,满足青岛市地铁8号线支线工程的建设要求,公司二工厂发生拆迁业务形成较大资产处置收益;

  (2)人民币对美元、日元贬值幅度较大,报告期内形成汇兑收益,使财务费用同比上期降幅107.42%;

  报告期内,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公司从始至终坚持精细化管理,秉持以质量为本立足和开拓市场的理念,不断的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高效的服务质量实现用户各项需求。

  报告期内,受宏观环境、半导体行业需求萎缩等影响,毛利率相比来说较高的半导体行业产品订单较上年同期减少。在此形势下,公司管理层及时根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市场需求,聚焦主业,结合自己技术优势,深度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继续稳定和拓展客户关系,积极开发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上合工厂正在建设中,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一期项目已经封顶,现在正在处于装修阶段。

  报告期内,为促进胶州快速融青,引领胶州快速地发展,满足青岛市地铁8号线支线号线支线车辆基地片区范围内的房屋拟实施搬迁,公司二工厂(青岛胶州市胶州湾工业园二期(云泰路12号))处于搬迁范围。公司为支持胶州发展,于2022年7月25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签订公司二工厂搬迁补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完成搬迁及相关手续,且收到了全部搬迁补偿款4,412.17万元。

  公司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重视研发队伍的建设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报告期内,公司取得专利39项,其中5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5月20日修订后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C)——金属制作的产品业(C33)——结构性金属制作的产品制造(C331)——金属结构制造(C3311)”。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业务属于金属制作的产品业(C33)。公司专注于精密机械制造,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半导体领域、工业自动化领域、汽车零部件领域、轨道交通领域。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明显地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

  2022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受到多重因素反复冲击。2022年,制造业增长3%,增加至33.5万亿,居世界首位;制造业实现总利润64,150.2亿元,下降13.4%。总体而言,2022年我国制造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转,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提升。

  金属制作的产品行业包括结构性金属制作的产品制造、金属工具制造、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等。跟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金属制作的产品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生活所有的领域的运用愈来愈普遍。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全国金属制作的产品业营业收入48,397.7亿元,同比下降1.3%;经营成本42,464.5亿元,同比下降1.1%;总利润2,065.7亿元,同比下降10.5%。

  半导体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未来发展前途可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产业,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带动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2年,受国际形势等影响,半导体市场需求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集成电路产量3,242亿块,同比下降9.8%。出口集成电路2,734亿个,同比下降12%。

  公司产品在工业自动化行业主要用于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类产品生产设备及工业机器人上,公司产品的承载主体主要是工业机床和工业机器人。

  智能装备制造业作为全面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行业,是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强大装备支撑,是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为全面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设计的顶层规划和路线图,有序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促进工业结构的整体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针对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

  2021年12月,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2022年,为推进《“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相关部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开展了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并于2023年1月下达《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国标委联〔2023〕1号),为智能制造发展推进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度,第二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第十三次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全会、2022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各项活动的召开,也显示出国家对发展智能制造的决心。

  国家高度重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供了

  机床工具行业在2022年年初延续了上年增长态势,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3月下旬开始,受经济形势等影响,机床工具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普遍受到冲击。

  2022年度,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全年累计完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3%,与2021年营业收入基本持平。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333.6亿美元,同比增长0.9%。其中,进口124.0亿美元,同比下降10.2%;出口209.5亿美元,同比增长9.0%。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总体回升,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预计2023年机床工具行业将继续恢复性增长,在预期好转情况下,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

  工业机器人是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是我国机器换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核心环节。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2022年1~12月份累计产量44.3万套,同比较2021年的36.6万套增长率为21.0%,较2021年67.9%的增速下降46.9个百分点。

  2022年在各地“高端装备”、“专精特新”、“工业信息化”等政策的推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一路领先于其他工业行业。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工业机器人越来越被各行各业认可且普遍应用,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公司在汽车领域的产品主要为汽车零部件,应用在新车生产制造以及汽车售后服务领域。2022年,在芯片等零部件短缺、原材料成本飙升、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汽车行业再度经历了疲软的一年。但我国汽车产销仍保持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从全年发展来看,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延续了去年的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超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25.6%,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和增长阶段。

  总体上看,随着经济形势稳定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潜力较大。

  轨道交通建设是我国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策利好下,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发展,新增运营线年,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内地共计新增运营线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路线个城市投运轨道交通路线公里。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轨道交通作为基础设施的一环,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出,未来将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发展。

  金属零部件行业面向下游装备制造企业提供零部件及加工服务,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但是当下游出现周期性波动或需求下滑,会对为其配套的上业产生影响,导致金属零部件行业可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金属零部件行业的业务区域由下游工业企业的产线分布情况决定,由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用途非常广泛,所以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但是下游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发达的区域,如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区域,导致金属零部件行业可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公司处在产业链的中游位置,公司所处行业的上业主要为钢材/毛坯件、铝合金材料等金属原材料。公司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处采购材料,为下游的品牌设备制造商提供高品质的金属零部件制造加工,并最终应用于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汽车、轨道交通等诸多行业,这些行业的市场容量大,且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022年,随着国家保供稳价、助企纾困措施的强有力推进,工业生产增速逐月回升,工业经济恢复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发展整体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公司下游涉及的半导体行业、工业自动化行业、汽车行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态势趋于良好。

  面对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国家的支持性政策,公司从自身出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积极拓展与客户的合作规模,抓住市场机遇,为公司健康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

  过去两年中,半导体行业经历一个波动的过程,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高速增长,2022年,半导体市场受到市场供需关系转变的影响,需求下降。虽然半导体处于振荡周期,但短期的调整并不影半导体长期向好的趋势。20世纪以来半导体行业曾经历3次较大的调整,但短期下滑没有影响半导体行业一直增长的趋势,且每次急速下滑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相对快速的回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5G通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崛起,将为半导体产业未来的持续扩张提供“温床”,并且全球的半导体公司在材料和设备上投入的研发整体将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在半导体细分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核心高端产品仍依赖于进口。随着国内科技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国内半导体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空间。

  半导体行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未来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壮大,数字世界的各种创新需求,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这也为上游精密金属制造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工业自动化作为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和产业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

  致性问题。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大、整体保持发展,伴随近年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自动化需求加速增长。在全球制造业开启“工业4.0”进程的时候,我国亦提出了“工业2025”计划,工业自动化行业将在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Frost&Suivan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4,491.2亿美元。未来随着全球工业4.0时代的持续推进,各应用领域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到将达5,436.6亿美元。

  近年来,工业自动化行业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多项政策陆续出台,鼓励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强调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此后,《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等产业政策陆续出台,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2023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近日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政策的不断加码,MDATA预计未来三年内随着经济的不断恢复以及工业数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2,530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15亿元。

  工业自动化装备是推动工业制造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转型的关键,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庞大的制造业市场将为国内工业自动化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劳动人口短缺促使机器替代人工成为长期趋势,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对工业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此外,市场对产品品质、制造精度需求的提升,也都带动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日益增长。

  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改善与国家稳增长政策加码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处于底部回升的复苏阶段。稳增长就要稳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下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仍是提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705.8万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需求正在驱动全球车企转型,中国自主品牌依托新能源品类迅速崛起,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汽车产业整体开始由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这为精密金属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19亿辆,结合14.11亿人口计算,中国千人拥车量达226辆,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国汽车工业产销目前已处于短期调整尾声,未来将保持温和的增长态势。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高速铁路实现快速发展,带动了铁路固定资产总投资持续走高。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纳入国家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的大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里程计划增加3,400公里至10,000公里。未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望继续增加。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从现存规划在建项目看,城市轨道交通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逐渐下放,融资由各地政府主导,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金方面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力度。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的进一步推进,为精密金属制造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公司产品所属行业长期来看,其未来发展都值得期待,多行业领域的布局也为公司的平稳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风险规避作用。

  (数据来源于:中商情报网官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公司深耕精密零部件制造行业二十余年,产品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汽车、轨道交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市场容量大,且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公司秉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优质的质量和服务为目标,坚持精益求精,加快原有产能优化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客户行业布局、客户区域布局,不断坚实自身在精密零部件行业的竞争优势。

  未来公司将继续凭借规范管理优势、精密加工能力优势、技术研发能力优势、客户资源优势、质量管控优势等竞争优势,依托公司各方面资源,找准市场定位,抓住市场机遇,做出拥有高市场占有率的自有品牌产品。

  2023年公司计划营业收入继续稳定增长,为保障公司2023年经营计划顺利达成,公司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做到预先筹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坚持“立刻就干的行动力”,认真组织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同时要求员工提高自身工作意识,减少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隐患,切实保障方案实施的成果,干好新一年,奋力开新局,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未来行业竞争将集中在市场销售方面,市场拓展好坏除与产品等因素相关外,客户关系的稳定会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公司在这方面提早布局,继续坚持“三新”的理念,加快新产品、新客户、新市场的开发进度,坚持实行业务的集中和选择,扩大与新客户的业务合作规模;持续关注客户满意度,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缩短新产品开发时间,优化产品生产工艺,提升新产品开发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满足客户多样的采购需求,在行业内建立良好口碑。

  A.前端强化设计:生产流程、工艺的优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导入,减少对人的依赖;

  B.中端重点抓过程:强化对人的培训,OJT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落地,导入过程质量管控系统、QDAS系统等;

  C.末端提高客户满意: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导入,保证出货合格率达到客户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A.加强对公司生产现场的管理,通过看板管理的精细化、可视化,提高管理者对生产信息了解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提升管理决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B.鼓励员工发扬“工匠精神”、“自律精神”,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E.建立OA运营平台,推进无纸化办公,建设涵盖制造、人力行政、财务、IT及各类业务的流程管理,实现跨系统流程整合,实现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充分利用现有厂房车间,优化车间布局,提高车间利用率。加快推进上合工厂建设进度,

  购买高性能生产设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下游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提升市场地位,为公司拓展国内外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向银行申请并获得综合授信3.1亿元,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上述经营计划或目标并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提示投资者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并且应当理解经营计划或目标与业绩承诺之间的差异。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向前五名客户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985.09万元和18,574.30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92%和73.81%,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虽然前5名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但报告期内其各自占比并不是很大,分别为22.00%、15.75%、14.56%、11.61%、9.89%,且报告期内上述客户均无坏账,风险相对较为分散。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遵循与优质客户长期共存、深度合作的发展理念,已与客户形成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合作最长的公司已达20多年之久。但是,如果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出现较大变化、短时间对公司产品需求不足,或者回款不及时,可能会影响公司速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从而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产生不利影响。

  (1)公司将继续秉承与优质客户长期、深度合作的理念,维护现有客户良好合作关系,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积极开发新产品,丰富公司产品类型,积极与老客户拓展新产品的合作,增强客户黏性;

  (2)公司将继续积极拓展新客户,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客户结构,逐步降低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

  (3)持续加强客户管理、应收账款管理,通过多个维度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外销收入分别为7,413.23万元和7,851.9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13%和32.07%。由于公司外销收入采用美元、日元、欧元结算,结算货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水平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其波动将影响公司外币结算的销售收入以及外币银行存款和应收账款等,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1)公司外销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30%左右,汇率变动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整体影响有限,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贸易和汇率政策的变动,重视外汇汇率波动的跟踪及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外汇结算的管理,可以采取选择合适汇率兑换人民币等多种形式以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

  (2)公司相关工作人员随时关注汇率变化,根据汇率变化情况与客户协商调整产品销售价格,以减少汇率变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争取达成外汇损失最小化的目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军间接控制公司69.57%的股权。虽然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可凭借其控制权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等方式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和经营决策、财务决策、利润分配、对外投资、重要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进行不当控制,从而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1)公司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召集、召开三会。

  (2)对于对外投资、关联交易、重大交易、对外担保等重大事项,公司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措施,对实际控制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限制,以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允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的合法合规性,保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3)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从决策、监督层面加强对实际控制人的制衡,以防范实际控制人侵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

  (4)公司聘任了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更好地维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5)公司制定并严格贯彻《防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管理制度》,防止和杜绝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保证公司财务安全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公司还将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的诚信和规范意识,切实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科学化管理机制。

  2021年12月31日和2022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6,475.36万元和6,654.62万元,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9.90%和38.54%,占比较大。

  随着公司客户的增加及销售规模的扩大,在原有信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余额会进一步增加。虽然公司主要客户的资金实力较强,信用较好,但是如果出现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或客户经营、财务等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导致公司应收款项不能按期回收或无法收回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运营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1)公司主要客户实力较强,与公司具有多年的稳定合作关系,发生违约风险较小;

  (2)公司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合理谨慎计提坏账准备,按照账龄建立应收账款分类管理模式,应收账款账龄相对较短,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账龄为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达80.79%,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相对较高,账龄结构合理;

  (3)公司已经建立并持续有效执行了严格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以及应收账款回收率与销售业绩挂钩的业务考核机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与客户保持稳定沟通,了解未及时付款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快资金回收,保障应收账款回收质量。

  公司是一家以精密机械加工、压铸制造为核心的精密零部件生产企业,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游客户需求不断增长、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行业内优势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竞争态势日趋明显。尽管公司凭借规范管理优势、精密加工能力优势、技术研发能力优势、客户资源优势、质量管控优势等综合优势,不断加强自身市场竞争力,但是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市场拓展等方面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和保持自身优势,将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良性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将有利于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公司将继续强化技术研发实力,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做好对于核心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人员的培养、储备及激励;持续关注市场发展态势,大力拓展市场,持续完善产业布局;加强内部管理,严控产品质量,充分挖掘优质客户的需求潜能,提高服务质量,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不断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优势,保持公司稳步发展。

  企业的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公司技术实力的积累和进一步创新依赖于公司梯队式的技术人员。公司一直以来重视优秀人才的激励和保留,在长期的研发、生产经营中积累了成熟的生产工艺,并培养了一批核心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员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度将进一步提升。尽管目前公司重视对技术人员的管理,在人才吸引、培养、任用和激励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随着行业整体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竞争也日益加速。如果公司在业务拓展中不能吸引到各领域所需的高端人才

  或者公司核心骨干人员、关键岗位人才流失,则可能对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1)公司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公司将继续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明晰的职业晋升通道,为技术人员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稳定现有技术人才并吸引其他优秀技术人才。

  (2)公司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做好人员梯队储备。主动为员工提供各种技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水平,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

  (3)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技术人才对公司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质量的研发技术团队。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上一篇:情系家园 再立新功——于阔

下一篇:ULS鑫鑫直线加速发展争向世界传递新直线导轨品牌崛起之路